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百度
2
今日热点
3
微信公众平台
4
贴吧
5
opgg
6
dnf私服
7
百度贴吧
8
知乎
9
dnf公益服
10
百度傻逼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上海
2
习近平
3
新疆
4
鄂州父女瓜
5
乌鲁木齐
6
疫情
7
H工口小学生赛高
8
习明泽
9
芊川一笑图包
10
印尼排华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付鹏 —— 《2024年年终回顾和2025年展望——对冲风险VS软着陆》
湖南60岁富婆沉迷打牌,输掉1个多亿,丈夫还清后离婚,她却说:你这是阴谋
广东女子不想上班坐街边乞讨,因长相好看被路人投喂,知情人:又懒又馋!!
炸裂大瓜!九比童“厉害”,女网红再嘲童锦程!哲家财团豪刷柚柚CC!
假人气挂机房!旭旭宝宝怒斥抖音官方!大美直播爆瓜阿哲高迪!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改革核心主线:统一与分割
Original
镇长本人
大树乡谈
2022-04-25
收录于合集
#中国道路
18 个
#经济发展
17 个
#政策解读
29 个
- 1 -
坦率的讲,改革是很难的,一个大家都知道更好的事情,10年、20年甚至更长时间推不动并不奇怪。我们经常会嘲笑西方一些国家修个路都要十几年,但我们也应该看到,中国也有独有的顽固问题。
地方市场分割就是中国长期未能解决的大难题,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,中国独有的问题。
这个问题诞生于1980年初实行的“放权让利”、行政性分权等改革之后,当时中国正处于从传统、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阶段,也正是由于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型,才出现了这一难题。
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也曾经存在地方市场分割的问题,比如欧洲近代以前,由于领主分封导致贸易流通不畅、一国经济被切的稀碎;而美国在19世纪后半叶,各州为了发展本州经济,也对本地企业进行了特殊的保护。
但是
欧美包括日本等发达国家,在19世纪末、20世纪初就已经基本实现了全国性的市场统一,基本不再存在地方市场分割问题。
需要强调的是,市场的统一不代表发展程度的一致,统一市场指的是规则统一,而发展程度还是要依靠当地的资源禀赋、市场竞争等因素决定,比如美国有的州适合农业、有的适合工业,但仍然是统一市场。
全国统一大市场关键是破除地区行政等带来的非市场因素的限制。
在计划经济时代,全国一盘棋、实行统一规则,不可能存在地方市场分割,高度集权下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力,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由政府决定。改革开放以后,为了刺激经济发展,通过一系列改革,逐步将地方政府打造为“准市场主体”,这一点在昨天《
谁在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?
》中已经谈到了。
但是中国的市场化一直停留在中间状态,权力下放给各地方政府,大量国企也划归地方、地方也建立了很多新的企业,企业仍然隶属于当地政府,地方政府与大国企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人事关系和非正式关系,就算到现在,在很多地方,大国企仍然是一个极为强大的“集团”,遇到市场竞争的问题,仍然可以通过找地方政府、要求政府采取行动来狙击对手。
过去30多年来一直试图扭转这一局面,有过几轮攻坚,但大多数没有取得预期效果。比如20世纪80年代末试图调整地方财政包干的改革被顶了回去,2001年借加入WTO之际计划在5-10年内打造全国统一市场的行动也未成功。
唯一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就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,当时改革要解决地方包干带来的一系列严重问题,比如中央财政收入不稳、财力不足,公益事业领域过度市场化、人民币不稳、民生压力大,以及较为严重的重复投资、腐败等问题。
于是借鉴西方建立统一市场的经验,把包干制改为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,建立了中央、地方两套税收体系,并且初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税法和税收制度。这一改革一直延续至今,比如去年的土地出让金由国税统一征缴等。
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打下了从地方市场分割到统一市场的第一步,但仍然长期处于过渡阶段,之后的一系列调整也仅仅是量变,始终未动摇地方市场分割的关键基础。
地方仍然有保护本地企业的强烈需要和能力,比如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管理权在各级地方政府手中、地方掌握投融资权限、全国并未形成统一的制度清单等等。
- 2 -
地方为什么热衷于进行地方保护?
这个问题相信很多读者朋友都能回答:利益。
但到底是什么利益呢?
小镇始终认为不要什么事一上来就归结为某个人或者某个集团,把一件事推不下去的责任推给少数群体,这种思维忽略了事物的根本矛盾,倘若把次要矛盾当作主要矛盾,那必然药不对症。
地方市场分割的根本还是本地利益,而非某些特殊利益集团,后者会对分割产生影响,但也仅仅是次要的,无法逆转大势。
小镇总结了几种核心利益:
第一:地方官员业绩需要
正如上篇《
谁在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?
》提到的“政治锦标赛体制”,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始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、发展是硬道理,很多官员也有“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”的理想。
“造福一方”包括很多,但是在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,最核心、最基础的一定是经济发展,蛋糕做不大,其他都不过是面子工程、不可能持久。
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,来自媒体、民众等的非官方监督力量越来越强,呈现中国特色的民主化,来自中央对民生的关注也对地方持续加压,这都要求地方必须以经济发展、提高民生福利作为根本目标。
第二个:历史渊源导致中国各省相对独立,形成了“小而全”的局部循环
欧美等国家本来就是小政府,在本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中更多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实现均衡。中国建国后为了尽快实现国家的崛起,必须集中力量,所以长期推行计划经济体制,而在与苏联交恶、面临美苏核讹诈、外部军事威胁严重的时候,中国必须充分考虑国家安全,确保一旦发生本土战争,中国仍然能够持续作战。
我们要站在当时环境下去思考,当时中国刚刚经历一百多年的战乱,倍受外国侵略,所有成年中国人都亲身经历过战乱的时代,全球冷战下热战不断,战争远不象现在这样遥远。中国四面皆敌,就必须把鸡蛋放在更多篮子里。
在计划经济、备战的大背景下,中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以“大三线建设”为代表的全国性产业均衡布局,要求各大区域、各省甚至强市,都要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,确保假如面临外部入侵,中国仍然可以抵御并战而胜之。
这就导致出现了《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》中提到的“小而全”的区域市场,各省完全有能力独立发展,也就严重阻碍了地区间分工、交换、贸易。
甚至在改革开放10年后,各省之间的商品流动还不如计划经济时代,比如各省之间互相调出的消费品从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的47%降到1989年的38%。
第三个:关系到本地民众切身利益
由于历史发展渊源,各地区本来就已经建立了“小而全”的经济体系,大量就业寄托在这些本地化的企业身上。
举个例子:在小镇小时候,所在省几乎每个市甚至部分县都有自己的白酒厂、啤酒厂,在当地想喝到临市的酒都不太可能,在当时假如出差或者旅游到临市,买点当地的酒回来足以作为礼物。
这些酒厂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非常好的就业企业,当然酒作为市场化、资本化推进非常强的领域,加上经济发展,一般小酒厂带来的收益不被看重,于是大量小酒厂被兼并甚至倒闭,大量品牌消亡。
但仍然有相当部分一直存在,典型的比如地方国企。
在改革开放初期,大量国企划归各级地方政府,当时国企的岗位比公务员更吃香,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大量税收,尤其是安置了大量就业。
但是虽然地方市场分割仍未被完全打破,仍然有大量阻碍,但终归每年都在突破,一些国有企业在多方面原因下,已经丧失了竞争力,早就应该倒闭了,但是上世纪一大批国有企业倒闭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冲击,到现在也有大量电视剧、文学作品对当时的激烈矛盾进行了描述。
就业、社会稳定,同样是地方政府的关键绩效指标,在这种情况下,地方就业集中的大国企就成了“大而不能倒”,只要企业不倒,员工还没失业,就算收入低点也可以。但企业完全没有竞争力,那地方只能竭尽全力拉偏架。
比如提供大量的银行贷款,提供土地、准入、特许经营、招投标特权等等一系列优惠政策,勉强维持企业存在。
但是这必然带来严重负面问题,尤其在此类国企集中的地区,比如东北,地方政府本就困难,大量资源用来维持这些早就该破产的企业存在,就拿不出足够资源引入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企业、新产业,只能慢慢的失血,拖一会是一会。
再加上财政供养人员需要财政出钱,我国地方政府、事业单位等人员队伍十分庞大,还有大量编制外人员,很多地方政府财政十分紧张,拖欠工资非常普遍。
比如有的地方公务员入职后,一两年内每个月就给一千来块钱生活费,还有的区县级事业单位比如教师应发应涨薪资被扣等等。
在很多地方,地方政府财政大部分用于支付人员经费,财政没钱就发不下工资,而如果放开市场,外来企业税收不可能全部留在当地,也导致地方保护盛行。最近因为疫情、房地产萎靡等影响,很多地方公务员收入已经受到极为明显的影响,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地方没钱了。
总结一下:
行政权力的分权、产业发展的历史渊源、官员晋升、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等等,这些才是地方保护主义盛行、地区市场分割的核心原因,相对于此,少数利益集团的影响不算什么了,不要小瞧国家打击能力。
- 3 -
政策出台后,昨天各种资本市场疯狂上涨,这种疯狂的背后除了惯性的炒作,更核心的是对政策的曲解,当然有些投资者是能看明白的,所以快进快出,下午就跑了,果然今天就回落了。
关于中国资本市场没骨头、不学无术、机构割散户韭菜等等问题,不再赘述了,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一篇旧文《
中国股市还能挺起脊梁吗?
》,而对于有志于炒股的,小镇建议读下这篇《
炒股是苦活
》,好好掂量下。
主要说政策理解,这次资本市场如此疯狂根本还是以为要调整现行疫情防控政策、要刺激经济,所以受疫情影响很大的旅游、酒店、飞机等领域大涨。但紧接着当天国家就再次强调坚持“动态清零”不动摇。
这种曲解就在于不懂政策、不懂政策出台的背景和要解决的真正问题,更不懂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。稳中求进仍然是未来一切工作的总基调。
上面两部分简单谈了下中国当前地方市场分割的核心问题,长达30多年始终没能解决,又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破呢?这不现实,有太多问题没有解决。
比如地方财政收入问题:今年一季度土地出让金下滑57%,很多二线以下城市开始放松房地产市场政策,甚至包括江苏等较为发达的地区,关键就在于财政收入问题,尤其新冠疫情之后,这个问题就更严峻了。
这几年,为了保证当地财政收入和就业,全国各个地方都在竭尽全力想办法,有的特别离谱。比如说有的城市直接对有执法权的部门下达远超以往的罚款任务,颇有种不让任何企业把利润带走的意思;还有的直接要求企业拿钱买市场准入,要求企业交多少钱或者投资多少,而当地会提供地方保护,禁止不交钱的其他同类企业进驻;又或者设置一系列门槛,在招投标的时候给当地企业特别信息等等。
一些制假贩假又或者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、强制性安全标准的企业仍然在大规模生产,跨地区执法极为困难,这仍然是为了地方经济。
这就是为什么小镇在第一篇《
如何正确理解“全国统一大市场”?
》中,将建立“全国统一大市场”与“改革开放”并列,并认为是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。
有很多读者留言,觉得“全国统一大市场”确实有利于国家,但是会不会导致强者越强?发达地区、发达企业进入较为落后地区,会对当地生态造成严重打击,更加剧各地区发展的不均衡?
小镇是这么回应的:
首先:不要觉得“全国统一大市场”很容易,这必然是一个非常长期的工作,持续10到20年都很正常,在这样长期的过程中,变革会更加平稳,地方保护也不会因为一个政策就突然不搞了。
切记,地方保护绝不是因为某个人或者某个利益集团,这是一个复杂、综合的结果,需要大量的博弈。
所以不必担心节奏过快,这个政策类似于双碳领域“1+N”政策体系里的“1”,是一个总纲性质的,统领未来几十年的改革进程,让所有人明白未来的大势,从底层进行影响。
其次:各地自有优势,需要从过去计划时代“小而全”转为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,而国家也正在进行产业政策倾斜。
比如为东北、西北等地区打造的“冰雪经济”,西北地区的新能源,依托东北高端制造和教育基础的先进制造业,基于数字时代的“东数西算”等等;而对于广大乡村,也配套了乡村振兴、高质量农田改造、智慧农业等政策;为了激发县域经济活力,国家今年也明确严控撤县设区,把县域作为弥合城乡差距的关键。
“全国统一大市场”是一套组合拳,千万不要以为是一锤子买卖。
- 4 -
最后总结一下:
中国当前地区市场分割的格局,是中国独有的,是在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型中出现的,并且由于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原因,地方市场被极大强化、出现普遍的“小而全”的经济循环所导致的。
地区市场分割的核心在于地方政府,更本质的原因在于地区集体利益,绝不是打倒几个人、少数利益集体就能打通的。这必然是一个长期、艰难的过程。
未来怎么推进呢?
小镇觉得有两大核心:
一是央地关系的再调整,包括财权、事权、考核评估机制、人事等等。
二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,如何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作用,实现“市场有效、政府有为”。
这里面有两个关键,一是国有企业(包括央企)与各级政府的关系问题,二是市场力量如何打破地方行政权力。
当前可以确定的是,在未来几年,央企必然将承担更大的改革突破任务。
其他文章推荐
■
谁在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?
”?
■
如何正确理解“全国统一大市场”?
■
人生前35年的个人发展方法论
■
中央部委公务员的待遇与发展
■
2022年中国房地产政策、房价及个人选择
如果喜欢,还请点赞、“在看”和关注吧
欢迎分享,让更多人发现“大树乡谈”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